南昌起义和会宁会师的结论是什么?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三者之间的联系在于党革命路线变化的过程,即由城市革命转变成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三者之间的联系它们都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都是共产党前期领导的武装斗争,国民大革命由于蒋介石和汪精卫叛变革命而失败。南昌起义,它的意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暴动。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
中国革命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意义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是在经过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起义这三大起义之后提出的。因为当时中共面临的情况是:蒋介石夺取北伐胜利的果实,制造四一二事变,马日事变,彻底和革命决裂。中共自己手中没有足够力量的军队实力,以至于在敌人富集的大城市发动的起义均以失败告终。但在农村敌人的力量相对薄弱,而且有利于发动占中国人口大部分的农民群众,可以有良好的阶级基础,并且发动群众,军民合作,可以为革命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所以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是很必要的,也是可能的。而经过陈独秀及苏联顾问的右倾投降主义统治后,中共经过分析得出中国革命必须依靠广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不能再依靠军阀,和两面性很强的资产阶级的结论。“政权是枪杆子里打出来的”。那么多的工人运动有很多都以失败告终,都和没有军队支持由关系。所以中国革命必须走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是历史的必然。
这条新路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具体体现,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深入,为亚非拉美其他国家的革命提供了可贵的经验,同时,中国的革命也由此掀开崭新的一页,打响了武装反对反动派的第一枪。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外受帝国主义压迫,没有民族独立;内受封建制度压迫,没有民主制度,并且国民党新军阀凭借武装力量在全国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人民大众没有任何民主和自由,在全局上和长时期内不具备合法斗争的条件。因此武装斗争就成为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军队成为聚集革命力量的主要组织形式,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成为中国革命的一个特点。 (2)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武装斗争实质上是共产党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农民是工人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是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也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因此,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就必须深入农村,发动、武装农民,建立农村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确立起革命力量的深厚社会基础。(3)大革命失败后,敌我力量的对比极为悬殊。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走狗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革命力量很难首先在城市发展和取得胜利,而广大农村则是反动统治的薄弱环节。无产阶级要积蓄和壮大自己的力量,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建设成为巩固的根据地,长期斗争,逐步改变敌强我弱的形势,最后夺取全国的胜利。
1)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是毛泽东思想中最具独创性的理论。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实践的开始。毛泽东从理论上分析认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红色政权产生和存在的最基本原因;良好的群众基础、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红色政权产生和存在的主客观条件。
(3)革命根据地是革命武装斗争的战略基地;武装斗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土地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
(4)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在于:第一,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在内部没有民主,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没有和平斗争的条件,只能走武装斗争的道路。第二,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土地问题,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而中国革命的敌人又占据中心城市,革命只能在农村发动集聚力量,最后夺取政权。
(5)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有重要意义:第一,在实践上,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被证明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惟一正确道路。第二,在理论上,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出了独创性的贡献。第三,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斗争中,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问题的典范。
这些信息足够你写一篇文章的了,自己筛选好了。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历史意义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暴动。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南昌起义与之后的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作为这段时期百余次大小起义中最为重要的三次起义极大地扩大了我党的影响力,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掀起了一波反抗国民党独裁统治的革命浪潮。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的标志。
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江西边界领导发动的农民武装起义。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为了挽救革命,1927年7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共产党力量较强、工农运动基础较好的湖南、湖北、江西、广东4个省举行秋收暴动。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前往长沙,领导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部队在文家市会师,毛泽东主持前委会议,及时作出从进攻大城市转向农村进军的决定,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
秋收起义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正确道路。
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简介2007-06-09 12:35农村包围城市是实行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这是毛泽东研究中国国情,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国民党蒋介石建立了新军阀统治,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实行法西斯专政,中国社会仍然是半封建牛殖民地社会,中国革命转入低潮。在革命的危机关头,1927年8月7日,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了“八七会议”。在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确定了关于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在大革命失败的紧急关头及时向全国人民指明了坚持革命的方向,使中国革命逐步进入以土地革命为中心的新的发展阶段。1927年秋到1928年底,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全国领导了二百多次武装起义,其中最著名的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这些起义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新时期,振奋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对创建人民军队,探索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武装起义后是首先夺取中心城市?还是首先占领农村,和农民运动结合起来,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这是当时必须解决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毛泽东从实践和理论上回答了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中国革命根据地和中国红军能否存在、发展并取得全国胜利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在实践上,毛泽东在领导秋收起义的过程中,为了保存和发展革命武装,否定了“取浏阳直攻长沙”,攻打中心城市的错误意见,率部向井冈山进军,并于1928年4月与朱德率领的湘南起义部队会师,创立了中国革命史。
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与此同时,毛泽东还在理论上进行了一系列探讨,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总结了井冈山等地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阐述了中国红色政权发生的原因及其存在和发展的条件。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又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对党在探索革命道路中的实践经验作了科学的理论概括,把建立红色区域和夺取全国政权联系起来,初步解决了把农村作为党的工作重点这一重大问题,实际上形成了以农村包围城市,在农村地区先建立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后,再夺取全国政权的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尔后,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战争和战略问题》、《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文章中,毛泽东进一步发展丰富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使之更加系统化、完善化。1939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如果革命队伍要坚持奋斗,不愿妥协,避免伤亡的话,“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革命阵地,借以反对利用城市进攻农村区域的凶恶敌人,借以在长期战斗中逐步地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依托进行长期的革命斗争,其主要形式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武装农民为主要成份的革命军队进行游击战争。毛泽东又指出,把武装斗争的重点放在农村,并不意味着可以放弃城市,相反,革命的最后目的是夺取作为敌人主要根据地的城市,没有充分的城市工作,就不能达到这一目的,农村根据地也就处于孤立的地位,革命就会失败,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方向,为夺取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提供了正确的理论依据。这一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典范。它在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为什么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主要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当时的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长期地占据着中心城市,城市的反革命武装相当强大。革命队伍要战胜这个强大敌人,就必须长时期的积蓄和发展自己的革命力量,在力量不够时,避免与敌人决战。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想努力占据大城市,但都以失败而告终,血的教训告诉共产党人:要想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进攻。因此,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革命根据地,借以反对利用城市进攻农村区域的凶恶敌人,借以在长期战斗中逐步地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
第二,中国农村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封建主义,封建主义的力量中比较薄弱,他们只是掌握着土地,没有强大的武装,并且农村的地区广大,使革命有回旋的余地,可以放手发动群众,建立革命根据地。
第三,在农村有利于展开土地革命。半殖民地半封建背景下的中国,有特色的城乡关系:即城市不能完全统治农村,广大的人力物力在农村,农村可以离开城市而相对独立存在。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搞武装斗争就必须武装农民,开展土地革命,土地革命一展开,使得“耕者有其田”,广大农民得到土地就会积极的参与到革命中来,工农结合的道路形成了。在土地革命的进行中,全国的革命形势呈现“星火燎原”之势。
第四,有了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了战胜敌人的基本力量。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革命道路,是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打破思想禁锢和教条主义的束缚,将中国的革命实际情况同马列主义衔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就之一。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的最重要的意义是,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的最重要意义是什么?、南昌起义的领导人是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它的意义是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暴动。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
2、秋收起义的领导人是毛泽东、彭公达,它的意义是建立了红军和为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造了条件。
3、广州起义的领导人是张太雷、黄平、周文雍,它的意义是中共广东省委贯彻中共“八七”会议精神,在中共中央直接指导下领导广州地区工农群众和革命士兵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暴力革命,是继南昌起义和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之后,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又一次英勇反击,是在城市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大胆尝试。
1927年的8月1日,在这一天举行的南昌起义,象征着打响了武装起来反抗国民党反动派镇压的第一枪。同时也是揭开了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的来领导武装斗争与创建属于自己的革命队伍的序幕。所以,以后每年的8月1日也就成为了当时的中国工农红军以及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1927年的9月9日,在这一天举行的秋收起义,这是当时毛主席在湖南省的东部和江西省的西部所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也就是后来的红军所举行的一次规模很大的武装起义。
1927年的9月9日,当时秋收起义部队在文家市胜利会师,在起义军部队尝试进攻长沙受挫后,在危机关头毛主席站出来主持了当时的会议,并且及时的做出了要从对大型城市的进攻转变向农村进军的重要决定,初步确立了要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的战略思想。
这也是继当时的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又一次成功的武装起义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决定性意义的一个新的起点。
1927年的12月11日,在这一天举行的广州起义,这是在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在南昌起义以及秋收起义之后,对当时的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的又一次英勇顽强的反击,同时也是在当时的大城市中建立政权的一次大胆的尝试,在当时的国内国外都引起了很大的影响与震动。
虽然这次起义在之后遭遇了失败,但在这次起义过程中,起义部队以及群众们在和反动派进行战斗时所展现出的无比英勇的战斗精神,是给了当时的中国人民以很大的鼓励。
而后,在此次起义中留下了很多党的优秀领导人以及保留下的珍贵武装力量,也为日后的中国革命事业继续英勇、顽强的战斗,成为了日后人民解放军中的很重要的组成力量,也为了中国革命的事业在祖国的大江南北播撒下了革命的火种。
本文链接:http://www.bjeeic.org/shehui/16/